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七十四章 情报网络

第七十四章 情报网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025年,共和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就达到了“两小时”这个标准。

12年过去了,在投入了数千亿元的情况下,共和国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的覆盖周期仅仅缩短到了“45分钟”。当然,美国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从某种程度上讲,“45分钟”已经算得上是实时监视了。只是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如监视机场的时候,因为做好准备的战机从滑出机库到升空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所以必须保持监视状态,“45分钟”的覆盖周期明显达不到要求。在建设军事侦察卫星网络的时候,军情局早就考虑到了特殊情况,因此对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做了特别安排,能在有必要的时候,通过调整某些侦察卫星的轨道对某个特殊区域保持实时监控。只是这样的实时监控持续不了多久,根据所处纬度的不同,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纬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如果是赤道上的目标,甚至不需要调整卫星运行轨道,仅用处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就能实时监视)。

阿森松岛位于北纬7°56′,距离赤道并不远。

如果不是对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达不到要求(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面大约36000千米,而普通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30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普通卫星的分辨率达到厘米级的时候,地球同步轨道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仅为米级,最多只能用来监视战略目标,而无法用来监视战术目标),军情局甚至不需要调整卫星轨道,就能持续监视阿森松岛上的英军机场。

既然裴承毅有要求,刘晓宾当然不会吝啬调动几颗卫星。

正是这些完全开放的经营活动让“琼楼”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即便如此,“琼楼”工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亏本买卖,根据“琼楼集团”在2037初公布的上一年度营运报告,在净收入4500亿的情况下,仍然亏损了近200亿,8年间总共亏损了近3000亿。虽然谁都知道,只要坚持下去,随着人类社会总体生产力提高,“琼楼”工程迟早会赚钱,而且会赚大钱,但是在短短几年内烧掉了近3000亿,也让“琼楼集团”的几个大股东,即共和国最富裕的几位资本家肉痛不已。如果不是与“奔月行动”挂钩,“琼楼”空间站将成为登月行动的中转站,而到月球上开采稀有金属等贵重资源将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关键,发展前景异常光明的话,恐怕“琼楼集团”早就宣布破产了。

民用航天尚且如此,军事航天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不管是财大气粗的美国、还是后起之秀的共和国,在军事航天的发展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成本问题”。

在对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缩减规模肯定不现实。

利用建设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美国的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机会,共和国与美国几乎同时开始整合军事航天系统,在原来的侦察、导航、通信、防御等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军事航天系统。虽然在具体方法上有所差别,但是共和国与美国整合军事航天系统的目的都一样,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军事航天系统的效费比。

只不过,再好的侦察卫星系统也无法取代人。

虽然按照得到情报界公认的说法,通过技术类手段获取的情报已经占到情报总量的八成以上,是技能类手段获取情报数量的10倍,说简单点,间谍获取的情报仅有侦察卫星获取情报的十分之一,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情报机构放弃了“传统手段”,甚至可以说,衡量一个情报机构能力的不是拥有多少颗卫星,而是拥有多少间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军情局获得的有效情报中,近八成是由间谍提供的。在侦察技术取得突飞猛进之前,包括侦察卫星在内地技术类手段只是对间谍网络的有效补充。

别的不说,军情局两个“当家的”都是间谍出身,而不是分析员出身。

cia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即便由总统安排cia局长,多数也是从行动副局长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只有少数是从情报副局长的位置上爬上来的。

“军事侦察卫星网络”就是共和国新一代军事航天系统下的“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数个种类的上百颗侦察卫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星座”,不但向军事情报部门提供帮助,还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因为军情局一直负责军事侦察卫星,所以该系统由军情局掌握。

毋庸置疑,“军事侦察卫星网络”让军情局如虎添翼。

虽然侦察卫星的性能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拿成相卫星来说,尽管从理论上讲,成相分辨率可以无限制的提高,可是受大气扰动等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影响,光学成相卫星的分辨率最多达到厘米级别,雷达成相卫星的分辨率最多达到分米级别,继续提高分辨率不但难度大,而且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是军事侦察卫星在情报系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重要性早就超过了航空侦察系统,仅次于情报人员。正是如此,共和国非常重视军事侦察卫星的研制工作,在性能难以继续提高的情况下,转而打造“及时侦察系统”。毫无疑问,这是货真价实的“烧钱游戏”。

与提高侦察卫星的性能一样,提高侦察卫星的“及时性”也有个限度。

早在21世纪初,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主管单位)的专家就断言,两小时是侦察卫星系统效费比的界线,过了这道坎,效费比将越来越小。这里所说的“两小时”,指的是军事侦察卫星网络的覆盖周期,即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其实有点数学基础的人都能算出来,nsa的专家并没乱弹琴,不然在21世纪前25年,美国与共和国也不会以“两小时”为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的基本要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