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竞赛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竞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再好的涂料,也有个极限性能。

说简单一点,随着激光器的输出能量越来越高,而且在攻击的时候发出多个脉冲,所以要想彻底抵消掉激光带来的能量,就得涂上足够厚的涂料。事实上,导弹的弹头是非常有限的,涂料的厚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激光器的能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导弹的涂料厚度是不可能以这个速度递增的。

不得已,导弹工程师不得不寻觅更好的解决办法。

从理论上讲,“电离散射干扰”最有发展前途。该干扰方法也不复杂,就像“电磁干扰系统”一样,通过释放一些电离物资来改变周围空气的折射率与散射率,让激光束在击中目标前发生折射或者散射,从而分散激光束的能量。当然,这么做的难度也不小,毕竟电离物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小小的弹头里根本塞不进多少东西。

当然,也有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采用“锐利外形”。

实际使用中,这些办法往往会同时采用。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让弹头旋转,增加能量武器的照射面积,从而分散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因为激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脉冲激光器的一个照射脉冲在数毫秒到数十毫秒之间,所以用脉冲激光器照射导弹,如同用手枪射击芭蕾舞演员,在子弹面前,演员转得再快也没有丝毫意义。

事实上,早在20年代末,共和国研制出了第一台输出功率达到1000兆瓦的高能激光器的时候,就在西北的某空军靶场做过一次试验,用该激光器在0.064秒内发出的10个脉冲拦截1枚155毫米榴弹,结果证明,炮弹的自旋运动并没对脉冲激光产生太大的影响,只要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够大,肯定能够烧毁弹壳,让炮弹的气动外形发生变化,使炮弹偏离目标。按照理论计算,对付155毫米榴弹,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需要达到10吉瓦(即10000兆瓦)以上,并且在50毫秒内输出至少20个脉冲。

30年代中叶,共和国与美国就制造出输出功率超过20吉瓦的激光器,30年代末,输出功率为50吉瓦的激光器也已投入实用。按照共和国物理实验中心的激光实验室制订的研制计划,肯定能在2042年底之前拿出输出功率为100吉瓦的激光器,在2045年底之前研制出输出功率为250吉瓦的激光器,并且让100吉瓦激光器具备实战部署能力。

根据物理实验中心做的秘密测试,只要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达到100吉瓦,现役的所有弹药都将失去价值。当然,要想推动这样的激光器,首先就得拥有一座输出功率为其十分之一的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以及一套能够储存大约10吉焦(相当于2778千瓦时)电能的蓄电池。

说直接一点,就是把导弹的弹头设计得由长又尖,就如同放大了的钢针一样。虽然这么做会大大降低弹头的有效载荷,并且增加了导弹的设计难度,但是在对抗高能激光器的时候却有得天独厚的好处,那就是激光束很难直接攻击某一点。打个比方,激光束迎面照射弹头的时候,除了弹头尖端之外,照射在弹头侧表面上的激光束如同冬天的阳光,根本谈不上“毒辣”。这种设计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好处,那就是非常适合过顶攻击,即导弹从目标的天顶方向上发起攻击。

事实上,就算在已经大规模部署的20吉瓦级激光器的面前,很多导弹都成了摆设。

在前面提到的4种导弹突防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后两者。

攻击的时候让弹头与弹体分离,一是可以通过引爆弹体来制造假目标,其次就是缩小弹头的体积,避免因为弹体被激光击中而燃烧变形,从而影响弹头的飞行轨迹。问题是,为了加快突防速度,弹头上往往会安装末级助推火箭发动机,而且随着对突防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台原本只用来调整弹道的火箭发动机也就越做越大。比如在2030年研制成功的hs-29型巡航导弹上,助推发动机的质量只占弹头质量的20%,而在2037年研制成功的hs-35型巡航导弹上,这个比例已经达到40%,预计下一代导弹上,还会提高到60%。为了确保导弹的攻击威力,弹头的有效载荷是不能低到哪里去的。如此一来,只能提高弹头的总体质量,从而使巡航导弹的质量越来越大。增加点成本还是次要问题,随着弹头增大,突防效率自然会急剧降低!

很明显,继续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要想突破由高能激光器组成的最后防线,只能在被动防护上做文章。说直接点,就是在弹头上涂抹一层足够好的涂料。事实上,这种涂料并不神秘,就是用在返回式卫星、宇航飞船与航天飞机上的隔热涂料。准确的说,这种涂料是通过受热汽化来带走热量,而不是隔绝热量。从hs-29开始,几乎所有采用了高抛弹道,以垂直俯冲的方式发起末段攻击的巡航导弹上都使用了这样的涂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