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四十章 空天战机

第四十章 空天战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总的说来,在找到更加合适的推进方式之前,这是最适合空天战机的推进系统。

问题是,磁感应螺旋推进器在30年代中期就已经实用,而用到空天战机上,却是40年代中期的事情,足足晚了10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该推进器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对散热系统的要求非常高,而在真空环境下,热量很难迅速散发出去。因此在设计空天战机的时候,工程师必须想办法将发动机产生的废热转化成有用的能源,比如至关重要的电能,不然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正是如此,共和国的工程师花了10年时间,才通过系统设计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

当然,关键还是能不能制造出具有实战价值的空天战机。

毫无疑问,空天战机项目的保密性比潜艇还要高得多。

别说外界,就连袁晨皓也不大清楚天军的情况。按照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说法:共和国天军在青藏高原上,大概在昆仑山的南面某处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原处有一座专门为空天战机兴建的军事基地;该基地的所有人造设施都在一座被掏空了的山体内,而且所有露天测试工作都在天黑后进行;为了做到保密,共和国天军不但将方圆200千米划为禁区,还在2030年左右制造了一场小规模地震,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地貌。用n的话来说,该军事基地的规模与保密程度超过了物理实验中心,是共和国最重要,而且也是最为神秘的战略设施。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空天战机沿着固定轨道飞行,很容易遭到攻击。即便躲在电离层中,也很容易遭到能量武器的攻击。总而言之,在毕竟敌国本土的时候,空天战机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提高生存能力的办法有很多,其中比较直接的就是提高飞行高度,让空天战机在敌国战略防御系统的拦截范围外飞行,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变轨道飞行能力,即通过不断调整飞行轨道来避开敌国的探测系统,只要不被发现,就不会遭到攻击。两个办法中,前者的技术难度要低一些,效果也要差一些,毕竟大功率激光器的射程已经达到数千千米,部署在近地轨道上的能量武器的拦截距离更远,空天战机飞得再高,也不可能超过能量武器,更难以完全避开能量武器。后者的技术难度大一些,效果却好得多。正是如此,在21世纪40年代,共和国与美国天军都把重点放在了空天战机的变轨道飞行能力上。

要想变轨道飞行,就得拥有轨道发动机。

严格说来,轨道发动机才是空天战机的“主动力”。原因很简单,只有在起飞与再入大气层的时候,才会用到主发动机,而空天战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亚轨道高度上与外层空间活动,而且主要在外层空间与敌人交战,而在这一范围内使用的都是轨道发动机。

如此一来,空天战斗机对轨道发动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早在30年代,共和国天军就对采用火箭发动机的“轨道动力系统”方案做了论证,而且还借助“琼楼”工程对该系统做了几次测试。随着磁感应螺旋推进器问世,天军迅速放弃了火箭发动机方案,证明该方案存在致命缺陷。相对而言,因为在电磁推进系统上的积累不如共和国,所以美国在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热情比共和国高得多,做了上百次实验,最终证明火箭发动机很难成为轨道发动机。关键原因就是火箭发动机在反复启动的情况下,推进效率非常低。

当然,巨大的投入足以证明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机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可以说,空天战机从神秘走向公开,缺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机会。

要知道,轨道发动机的工作机制与航空器的发动机完全不一样。

因为所有外层空间飞行器的速度都在第一宇宙速度之上,而且没有阻力,所以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也会沿椭圆轨道运行。如此一来,轨道发动机实际上不是一台需要持续工作的推力发动机,而是一台需要以脉冲方式工作的“加力发动机”。也就是说,只有在空天战机改变速度来改变轨道的时候,才需要工作,因此轨道发动机会频繁启动,在控制空天战机飞行姿态的时候,甚至会在1秒钟内启动数十次之多。

显然,作为“化学能”推进器,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满足不了空天战机的需求。

事实上,正是磁感应螺旋推进器,让空天战机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作为“电能”推进器,磁感应螺旋推进器的相应速度非常快,而且频繁启动不会对性能产生严重影响。更加重要的是,该推进器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来调整推力,并且灵活布置喷口,因此只需要一台发动机就能完成从变轨飞行到姿态控制,如果用火箭发动机需要几台才能完成的工作负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