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七章 动员机制

第七章 动员机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即军火储备。

虽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军火储备应该是军事问题,而且负责相关工作的也是国防部下设的后勤处,但是储备工作涉及到了各行各业,所以被纳入了经济范畴。

军火储备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主要装备,二是弹药物资。

主要装备还比较好说,为了避免过早暴露战争意图与军事实力,共和国当局采用了变通手段,即利用新生产的装备去替换封存的老旧装备,而老旧装备则援助给友好国家、作为训练消耗品、直接销毁等方式处理掉。以空军的战斗机为例,到2057年6月底,所有封存的j-14与j-15系列战斗机都处理掉了,其中一部分较新的型号在经过翻新之后,无偿援助给了一些无力购买新式战斗机的友好国家,而一些较老的信号则改装成了无人靶机,在日常训练中消耗掉了,只有极少数无法改装的直接报废销毁。代替j-14与j-15的,全是新产的j-16与j-17系列战斗机,而且都是最新的改进型号,而且完全按照1对1的方式替换,以确保在开战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扩充军备。除了海军的战舰过于庞大,难以做到偷梁换柱之外,其他封存装备基本上都以相同方式更换为最新装备。

关键还是弹药物资。

当然,所有重要问题都与战争准备有关。

首先就是军事工业的战前动员工作。前面已经提到,因为从2055年开始,共和国当局就通过额外拨款与财政补贴的方式,让20多家主要军火企业提前进行战争动员,招募更多的技术工人,扩大生产能力,储备重要原料等等,所以到裴承毅上台执政的时候,共和国的军事工业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最大的优势。

军事工业的战前动员与常人理解的并不完全一样,说直接点,军火企业要扩大生产能力,并不需要建造新的厂房,甚至没有必要扩充生产线。与民用产业相比,军事工业在规划期间就得考虑战时需要。

拿战斗机生产线来说,任何一条生产线在和平时期的实际产能只有设计最大产生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比如中航集团用来生产j-16战斗机的生产线的最大设计产能是月产250架,即年产3000架,但是实际月产量一直在20架以下,印度战争之后更是一度降低到了10架以下。即便如此,中航集团仍然在沈阳与西安两大飞机制造厂保留了两条生产线。也就是说,只要战争爆发,在不受其他条件影响的情况下,j-16战斗机的月产量能够达到600架,这超过了和平时期2年的产量。

众所周知,现代化战争中,特别是实力相差不大的大规模战争中,弹药物资的消耗量与消耗速度都非常惊人。拿半岛战争来说,在最初10日的战斗中,共和国军队消耗了大约2200万吨各类物资,而在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之前,仅共和国陆军消耗掉的各类作战物资就高达6000万吨,相当于1个人口1000万的中等国家1年的物资消耗量。更重要的是,物资消耗的速度过快,使任何国家的生产能力都无法满足战争需求。虽然在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之后,如同共和国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有足够的能力生产出足够的弹药物资,但是全面战争动员至少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在此之前,国家生产力还未爆发出来,物资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战争消耗速度,所以只能依靠战略储备。

正是如此,即便在和平时期,共和国与美国也储备了非常多的战争物资。

为了确保储备的战争物资不被挪做他用,共和国与美国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

其他方面也不例外,比如北方重工的地面主战平台的实际产量为平均每月120辆,而设计最大产能高达每月1500辆。哪怕是建造周期比较长的战舰,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生产效率都能提高好几倍。比如在和平时期需要花费5到7年才能建成的“重庆”号航母(不包括设计与交舰前的测试,仅指从铺设龙骨到完成舾装的时间)在战时情况下,最多只需要3年就能建成,如果能够以批量生产的方式来提高模块生产效率,2年就能建成。

影响军事工业生产效率的,除了军火的特殊性之外,主要就是生产力是否充足。

按照战时标准,军火生产线除了按照设计标准所需进行的正常维护之外,平常都是24小时连续不停的运转。问题是,和平时期,受制于各种法令,比如按照共和国的劳动法,工人的加班工资为正常工作时的2倍,如果每周加班时间累计超过6个小时,超过部分的薪酬还要提高一倍,为平常的3倍。如此一来,如果生产线24小时不停的运转,平均劳务成本就要提高接近2倍,使企业无利可图。

正是如此,共和国当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军火企业提前招募技术工人,完成劳动力储备。

问题是,招来了工人,总得安排工作,即要提高产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