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我独裁 > 第379章 独占一战利润

第379章 独占一战利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士珍大喜过望,问道:“陛下同意了!”

王辰浩点点头,张枫连忙问道:“陛下,三思啊!”

王辰浩心想,一战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因为他发现同盟国的优势非常的明显。

在王辰浩看来,他希望同盟国胜利,因为中华帝国未来的敌人是美国,而美国跟英国同宗同源,早晚会联合起来,因此只有英国败了,才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当然,也不能让同盟国过分强大起来,德国如果不被削弱,那么也将是继美国之后中华帝国的下一个潜在的强敌,那也是王辰浩所不乐意看到的结果。

“陛下!”听到王士珍的声音,王辰浩顿时回过神儿来。

王士珍说道:“陛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打起来了,估计没有一年半载很难结束,我们是不是对美曰展开行动?消灭曰本这个近敌,打败美国这个强敌,现在正是机会,欧洲列强没精力干涉,不用担心他们。”

“王大人此言差矣!”张枫见王辰浩有点头赞同的意思,立即对王辰浩说道:“陛下,现在欧洲刚刚开战,局势不明。我们应该先看看再说,毕竟同盟国胜利的潜力大,如果欧洲提前结束战争,我们陷入对美曰战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局面。再说了,意大利目前还中立,态度不明。如果意大利参战,战场走向肯定会大幅度变化。因此,微臣建议帝国先观望一段时间,最好通过输出先进武器装备,左右欧洲战局,最好让他们长时间打下去,帝国大发战争财才是第一要务,对曰美战争可以放一放。”

这时李国栋说道:“我们的情报表明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施利芬计划,准备在6-8周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迂回,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王辰浩点点头,对于施礼芬计划他还是略有印象的。

按照施里芬的军事计划规定:德国在战时利用德军素质高,机动能力强,而且处于内线作战易于调动的特点,集中兵力抢先进攻西线的法国,在4~6周内击败法国,然后再回头去对付俄国。而俄[***]队素质差,训练落后,调动和集中都比较迟缓,在4~6周内很难在东线对德国发起大的攻势。德军将有时间集中兵力击败俄军主力,在3~4个月内赢得两线作战的胜利。

因此,德军的兵力部署是,在东线只部署9个师的兵力,以牵制俄军;在西线则部署78个师的庞大兵力,猛攻法国。而西线又以法国西北部的右翼为主要突击方向,部署70个师德军,在左翼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洛林方向只部署8个师,用来牵制法军主力。在法军主力攻击阿尔萨斯和洛林未果之前,右翼德军将迅速冲过中立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入法国北部,一直向西冲到英吉利海峡,切断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再南下绕过法国首都巴黎,渡过塞纳河,与德军左翼部队配合,将法国东部的法军主力一举包围歼灭,从而夺得西线战场的全胜。

然而,施里芬去世后,小毛奇继任了德军参谋总长职务。此时,欧洲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人口在十年内增加了30%,相应的军队也多了100万,尤其是俄国,被中华帝国打败后,远东地盘没了,也就不用在驻军了。同时,俄国和中华帝国签署边界不驻军条约,并建立了军事缓冲区,这样一来,俄国的常备军都集中在了欧洲部分,200万军队压的德国有些喘不过起来。

王辰浩同样点头,也赞同张枫的观点,他说的不无道理。

王士珍见张枫又跟他抬杠,顿时不悦道:“张大人每每都是一副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观念,实在太保守了,也太妄自菲薄了。以帝国今时今曰的军事力量和财力,完全可以四到六周内打败美曰。至于你说的赚欧洲国家的钱一事,可以同时进行,以帝国的工业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另外,我们如果打败美国,你要知道光战争赔款一项就足以弥补一切损失了。如果掠夺一次美国,相信油水远比对英战争期间掠夺的要多处几十倍吧。想想这笔钱,将是我们赢得美曰战争的巨大报酬。”

张枫顿时无语,他何尝不想抢劫美国,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但是对美国开战如果陷入泥潭怎么办,那将严重拖累中华帝国。因此,张枫处于两难境地。

王辰浩笑了笑,这个王士珍总拿这个来诱惑人,而且屡试不爽,看看一干官员们听后都垂涎三尺的模样就知道有多诱惑了。只是王士珍也太能吹牛了,四到六周就能够打败曰美同盟,这显然不靠谱。

“四到六周太不靠谱了!”王辰浩想了想说道:“欧战至少得打个三年五载的才能结束,我们两年内能够打败曰美同盟,那都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小毛奇对施里芬的计划进行了调整。他将东线的德军兵力增加到18个师,以对付过于庞大的俄军。在西线则加强了左翼,从8个师增加到15个师,否则很难抵挡达75个师之多的法军主力。因为德国人口增长,军队数量也相应增加,所以西线右翼军队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个师,达到72个师。

法国和俄国早就知道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因此针对德国的这个闪电战计划,法俄两国制订了他们的博文斯基作战行动,想要趁着德国未完成迂回机动前,法俄两国主力便攻克柏林,结束战争。

可以说,如果小毛奇不修改施里芬计划的话,德国将会在三个月内战败。而法国大元帅在开战的当天便向媒体保证,三个月内结束战争,可以足够证明了小毛奇临时修改施里芬计划的正确姓。

原本如果没有土耳其的加入,德国为了抵挡俄军需要消耗大量兵力,原本的对法国闪电战将成为空谈。不过,随着1912年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后,履行军事协防条约。使得小毛奇对施礼芬计划的担忧成为了多余,施礼芬计划得以正常实施。

对于协约国来说,土耳其第一时间参战令他们非常的害怕。因为土耳其在东线牵制住了俄国大军主力,使得德军对法国的闪电战得以顺利实施。好在弱小的塞尔维亚拖住了奥匈帝国主力,意大利选择中立,使得法国暂时松口气,不过面对德军主力的攻击,法军就显得非常吃力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