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我独裁 > 第429~430章 会占领纽约吗?

第429~430章 会占领纽约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能体现中华帝国大发战争财的就是货币供应量的超高速增长。随着美国参战,美元也开始波动,不再跟黄金直接挂钩,全球只有中华帝国的龙币依然可以跟黄金、直接兑换,成为全球货币体系中,超级坚挺的唯一币种。同时,也随着中华帝国插手欧洲事务,龙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更是所有国家老百姓争相储备的币种,因为只有龙币坚挺,只有持有龙币才能够保值。

在这种非常好的国际货币环境当中,中华帝国龙币的发行量每秒钟都在激增当中,帝国银行的印钞机曰夜不停的印刷,但依然无法满足龙币的市场流通量,因为全世界各国政斧和民间都在大量持有龙币,中华帝国在战前的6套龙币印钞机到1916年时已经超负荷了,帝国银行于是不得不推出500龙币、1000龙币、10000龙币大钞,用以国际结算使用。

来自帝国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华帝国的存贷款增量保持高速。广义货币(m2)余额147.6亿龙币,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m1)33.7亿龙币,增长21.2%;流通中货币(m0)46.5亿龙币,比建国时增长了3倍多,表明中华帝国的国家财富累积已经翻了三番。

到1916年,中华帝国大大小小的轻重工业公司达到1202万多家,比建国时多了1800倍。最大的依然是王辰浩控制的皇家重工集团,囊括了360行方方面面,下设752家大型公司,在中华帝国前500强企业占了305个,全球前500强企业中,中华帝国占了270个,而皇家重工集团旗下公司就占了203个。

可以说,王辰浩旗下直接控制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而且产销衔接状况都非常好。帝国60多万家企业产销率达到99.7%。这得益于世界大战的急剧物资出口,中华帝国国内政斧扩大内需,大修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工业基地等项目,庞大的欧战消耗和帝国国内的投资,自然刺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军火出口份额最大,直接惠及国内上89万家大中小型军火公司和连带半军工企业。

进出口总额暴增,去年全年贸易顺差达到205亿龙币,今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9亿龙币大关。其中,出口96亿龙币,进口13亿龙币,进出口相抵,顺差83亿龙币。

巨额的贸易顺差,几乎将欧洲今年上半年的84%的工业增加值都流入了中华帝国国内,并以黄金和白银等硬通货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使得中华帝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较建国时猛增了10倍,国际金融中心从欧洲的伦敦转移至中华帝国的首都北_京和上_海,其中北_京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其次是纽约,第三是上_海,伦敦降至第四位。

中华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后,工农比例发生彻底的变化,中国工人人数由建国前的不足100万人,猛增加到1916年的1.49亿人。

只听女官宣读道:“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帝国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帝国内阁坚定奉行帝国皇帝陛下提出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经济发展思想,最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使得帝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继续维持在世界第一的水平上……”

1916上半年,中华帝国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龙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前两个季度增长42.3%,增速比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2年同期增长463%,由于欧洲大战的刺激,帝国工业发展以超高速前进,比去年加快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世界大战对中华帝国经济的巨大影响,直接奠定了中华帝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最快,达到168.4亿龙币,比1912年增长445.3%,主要是受世界大战刺激,重工业急剧膨胀;第二产业增加值72.9亿龙币,增长212.2%,相对较弱,主要是战略物资出口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60.4亿龙币,增长209.5%,该产业跟世界大战没有直接关系,仅仅是被高速膨胀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刺激所致。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得益于政斧的财政支持,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高效的化肥,以及优良的粮食品种的缘故,粮食连续17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比一战战前增长652%。另外油料产量增长12.7%,糖料增长12.9%。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80万吨,增长348.6%。其中,猪肉和牛肉产量3370万吨,增长313.7%。肉类的疯狂增长一度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主要因为欧洲各国交战国急需粮食和肉类供应。一开始中华帝国大规模出口粮食和肉类,但是很快发现欧洲人更喜欢吃肉。而且光出口粮食的利润不高,将粮食加工成面粉、面包、饼干、方便面出口才赚钱。而欧洲人喜欢吃肉,因此中华帝国的肉类出口也都做成盒装的肉罐头,由于中华帝国首创的五香肉罐头非常可口,添加了防腐剂后,保质期非常长,深受欧洲各[***]方欢迎,因为战争期间他们更重视的是食品的保质期。他们国内生产的食品因为没有防腐剂,所以保质期不长,很多都没有运到战场上就坏了。尤其是孤立无援的地方,那里的士兵更加需要保质期长的食品罐头。因此,中华帝国在食品方面的成就,使得整个欧洲战场到处都充斥着印有中国制造的食品罐头,约占全欧洲食品的一半以上,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中华帝国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而随着欧洲战场上对中华帝国食品的依赖程度,中华帝国很快将食品出口提价,到1916年时,中华帝国出口欧洲的食品平均涨价一倍,获得的利润比原来高出2倍。

中华帝国登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都得益于世界大战的爆发。19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76.5%,轻工业增长63.6%。分地区看,增长最快的还是京津唐地区增长24.9%,辽中南地区增长28.4%,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5.5%,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3.4%,其他地区增长速度不超过20%。

城镇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1龙币,比上年增长21.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姓收入增长9.7%,转移姓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姓收入增长20.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龙币,增长3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工资姓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姓收入增长21.0%,转移姓收入增长13.8%。

从工农收入比例来看,工人的收入还是远远超过农民的。不过,按照生活标准来看,20年前20龙币够一家四口温饱,如今物价指数仅仅小幅度上涨,一家四口35龙币即可温饱,城市消费高一些,需要60龙币左右。由此可见,中华帝国国民已经摆脱了温饱生活,步入富裕生活,达到欧洲荷兰这种二级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跟美国相比较,平均收入还差距102美元,即便欧洲的英法德三国国力消耗巨大,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依然比中华帝国高出十几美元,比起来仍然有段不小的距离要追。

当然,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的人口太过众多,是美国人口的4.5倍,因此尽管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成了暴发户,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平均到个人,再高的数据除以4.5亿人口就变得非常少了。

不过,以中华帝国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如果欧战再打两年,中华帝国无疑将会在总量和人均这两方面都达到美国水平。

可以看出,中华帝国沿海工业基地增长普遍快于内陆,这是因为沿海出口数量巨大,从而影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

工业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中华帝国的重工业,世界大战令全球钢铁价格猛涨。中华帝国1916钢产量3690万吨,超过美国1480万吨。位于第三位的是德国1832万吨,第四英国778万吨,第五法国469万吨,第六沙俄423万吨,意大利125万吨,奥匈帝国76万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2万吨。

如此庞大的钢产量,主要是因为对欧洲的大规模出口,基本上都消耗在战争上面了。中华帝国此时已经不需要扩大内需,因为全面国家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是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的。中华帝国的大规模铁路建设也完成了,对钢铁的需求开始下降。

但是中华帝国还是将如此庞大的钢铁卖给了欧洲,一方面因为中华帝国出口物资都附带政治条件所致,如果你不从中华帝国进口钢铁等物资,那我就不卖给你先进武器装备,反而卖给你的敌对国。这种半讹诈式的政治附加条件,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从中华帝国大规模进口这些物资。

另外一方面,中华帝国打压美国的钢铁行业。由于美国宣布局外中立,美国钢铁无法出口给欧洲,因此美国的钢铁份额被中华帝国钢铁公司挤占。美国在战前钢产量达到2600万吨,但德国的破交战封锁后,美国大量钢铁公司因为无法卖出去钢铁而倒闭,同时中华帝国的钢铁质量上乘,物美价廉,使得美国同行渐渐的无法跟中华帝国竞争。此消彼长之下,美国钢铁产量不增反减,自一战爆发到1916年,已经降至2100万吨,而中华帝国则填补了美国钢铁出口市场的空白,猛增到了3690万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