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我独裁 > 第436章 大决战

第436章 大决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高加索的邓尼金得到协约国20万人的武器装备和200名英[***]事顾问的帮助后,开始北进。

在这附近的是红军布琼尼的第一集团军,同样因为装备落后和补给不足,在3个月内连续丢掉察里津,顿巴斯地区和基辅,白军向莫斯科挺进进攻。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

与此同时,列宁在莫斯科正在全力整编100万原沙俄军队,改编为苏军六个方面军。希望前线的200万原沙俄军能够顶住白俄军的攻击,以空间换时间,给100红军完成训练,实施大反攻赢得时间。

同时,为了安抚列强。列宁紧急取消了当初不承认“沙俄政斧欠各国的外债”一项,承诺沙俄时代的条款依然有效。但是协约国方面要求列宁继续参加世界大战,这点列宁不同意,加上协约国要求扼杀无产阶级政权,因此双方未能谈拢,继续大战。

不过,列宁派出斯大林前往中华帝国游说,请求中华帝国暂停对白俄军的支持,同时承诺高尔察克许诺给中华帝国的好处,苏联一并答应。并承诺承认沙皇政斧欠中华帝国的4亿龙币货款,将在战后全部归还。

苏德停战条约签订之后,英、法两国立即派军队占领前俄罗斯帝国的一些港口。1916年12月26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的主要由原帝俄的捷克、奥匈帝国战俘组成的捷克兵团三万余人哗变,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脉的西伯利亚铁路。12月28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政斧被原帝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政变推翻。高尔察克自称“全俄的最高统帅”。

由此,高尔察克为首的沙俄军队向列宁为首的苏军开战,俄国内战爆发。由于苏军的军旗是红色的,因此沙俄军称其为红军或者赤匪。同样,沙俄军旗是白色的,于是沙俄军被红军称之为白军。红白两军于是在整个俄罗斯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激战,尽管退出了世界大战,但是内战的消耗和人民财产的损失要远远超过外战,这是列宁等苏联领导人所没有估计到的。

与其说是沙俄内战,不如说是一场国际姓的反侵略战争。因为除了沙俄白军参战外,来自中华帝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纷纷对苏联宣战。

中华帝国之所以参战,主要是趁火打劫,因为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知道整个西伯利亚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满足中华帝国未来几百年的经济发展所需。同时,王辰浩深知这个苏联的厉害,如果让苏联壮大起来,又是中华帝国的邻国,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中华帝国的安全,为了国家利益,王辰浩依然下旨对苏联宣战,并从中华帝国兰州军区、西疆军区、北疆军区抽调20万大军,以苏联背信弃义欠债不还钱为由,出兵苏联,准备夺取西西伯利亚地区。如果能够完成目标,那么中华帝国将拥有整个西伯利亚的富饶土地。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也跟白俄军统帅高尔察克签订了条约,中华帝国将支持高尔察克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统帅。作为报答,高尔察克代表俄罗斯帝国将西西伯利亚割让给中华帝国,作为换取中华帝国出兵的条件。当然,高尔察克也是迫不得已,他心里其实想着等到他统一了俄罗斯帝国后,再反悔。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帝王命并不长,以至于死后被整个斯拉夫人当做是卖国贼唾沫了数百年之久。

此时,中华帝国对美战争行动已经展开,当苏联提出这些条件后,中华帝国方面表示同意。这样,斯大林代表苏联跟中华帝国签署了中苏和平条约。中华帝[***]停止直接出兵行动,答应停止给白俄军的供应。

实际上,中华帝国仅仅是停止了直接出兵行动,而是继续支持白俄军作战,大量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支持白俄军。不管双方谁胜谁败,中华帝国无疑都名正言顺的得到整个西伯利亚。但在原则上,中华帝国更希望白俄军获胜。如果不是对美战争牵扯了中华帝国的大部分精力的话,中华帝国是绝对不会放弃直接出兵灭掉苏联的。

就在俄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的时候,德国和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跟沙俄和苏联签署了停战协定后,迅速将东线三百万大军调往西线。同时,同盟国在谈判桌上向协约国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同意则继续开战。

协约国一边恼火俄国退出大战,一边还得为西线即将爆发的世纪大决战进行准备。美国政斧在确认苏联退出世界大战的三个月内,迅速发动美国3万艘各式船只,将150万美军和相关武器装备、给养运往法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大决战。

美国几乎将其一年来储备的兵员、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三分之二运往法国,目的就是顶住同盟国的这次大进攻,保住法国和意大利,只要顶住同盟国的这次攻击,那么才有希望重新迫使同盟国同意和谈。

新生的苏联政权面临被剿杀的险境,但是列宁的号召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就像中华帝国国民把王辰浩当做神灵一般的信奉,斯拉夫人也把列宁当做了救世主,在列宁的精神力量的支配下,走上了艰难的反侵略战争之路。

在东线,1916年12月30曰,高尔察克在西西伯利亚地区调集了40万白卫军,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与此同时,中华帝[***]第一批入俄参战的北疆军区第18集团军八万余人也越过贝加尔湖,向西推进。不过,跟白军比起来,中华帝[***]不急于进攻,而是一边进攻,一边掩护工程部队修建铁路、要塞和碉堡,以便做到实际控制占领区。同时,也是为了让白俄军在前面当炮灰,减少中华帝[***]的人员伤亡损失。

由于苏军装备落后,补给困难。苏军伏龙芝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难以抵挡白军的攻势,陆续丢掉十几座重要城市。直到红军第25师师长恰巴耶夫(即夏伯阳)在乌法一战中拼死拖住了白俄军主力,重创了高尔察克率领的原禁卫军第三军,才得以稳住东线,阻挡住白俄军的攻势。

在西线,英国舰队入侵波罗的海。尤登尼奇的白军于1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彼得格勒保卫战爆发,双方投入百万大军在这座水上城市展开激战。英法美意等国因为被同盟[***]队牵制着,仅仅出动了5万海军陆战队,但是却给尤登尼奇提供了30万人的军事装备,绝大多数都是美军装备。美国为此可谓大出血了,希望白军能够取胜,这样美国的投入也会成倍收回来的。但如果败了,美国人可就要悲催了,因为这30万人的军事装备,光成本就超过9000万美元。

不过,从一开始,白军的攻势就不起色。主要因为英国海军的战舰无法靠近彼得格勒,因为彼得格勒附近拥有苏军布置的大量水雷和反登陆设施,主要是因为1915年德军逼近彼得格勒时,沙皇不计代价的在附近布置水雷、浅水重炮舰、海岸要塞炮台等防御工事才得以打败德军。如今换成白军进攻,这里的强大防御工事令白军损失惨重,英法联军也数次浅滩登陆失败,西线于是也陷入了僵持当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