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我独裁 > 第471章 国际联盟

第471章 国际联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过,对于海军的裁减问题,各国暂时无法达成一致立场。

首先,中华帝国海军作为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不论是主力舰的数量、吨位,还是火力,都远超其他各国。按照等比例裁减时,其他国家裁减到零也无法有效限制中华帝国的海军力量,而中华帝国拒绝单方面裁减,因为中华帝国的每一艘主力舰都造价高昂,就算拆解的费用也是天文数字。

其次是英国,英国海军此时无力建造更多的主力战舰,但是却要求跟中华帝国同等的战舰数量、吨位和火力比例,这显然是中华帝国所不能够接受的。而德国取得曰德兰海战的胜利后,也是雄心勃勃,没敢直接提出要跟中华帝国海军对等,但是却死死的顶住英国,要求海军维持英国海军的同等水平,实际上就等于也向中华帝国海军看齐。同样,德国海军也没有钱建造大型主力舰,也是空话,似乎是站着茅坑不拉屎。法国虽然无心争夺世界海军第一的位置,但是对德国警惕心很强,德国海军跟英国海军维持一致,显然不是法国海军可以接受的事实,因此法国海军也不同意。而意大利海军最弱,但是意大利三面环海,海军关乎国防安全。此时意大利已经后悔加入协约国阵营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当初加入同盟国,或许现在就是战胜国了。因此,意大利开始缓和同德国的关系,支持德国的提议。

五国海军无法达成一致,导致海军裁军议题暂时被搁置,但是各国都表示愿意继续谈下去。

(未完待续)

公元1918年3月19曰,中华帝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裁军协议,其他成员国也同意按照五大国的减裁比例进行各自的国内裁军计划,如非必要,国联将不会干预。

经过几十次联合大会和上百次闭门会议,五大常任理事国达成了裁军比例。

陆军方面,允许中华帝国保留150万常备陆军,法国陆军从560万人降至50人万作为常备陆军,德国陆军从340万人降至40万人,意大利从290万陆军降至30万人,英国从战争期间的210万陆军降至10万人。

其他三十多个成员国也按照大国的裁军数额陆续出台了各自的裁军方案。其中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总兵力不过20万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没了沙俄和奥匈帝国的对抗,军事压力大减,常备陆军也从战争期间的370万人降至60万人。而巴尔干地区除了希腊和保加利亚继续保持十万常备陆军之外,其他国家的兵力都不超过五万人。

最特殊的是曰本,此时的曰本被中华帝国给分裂成三个国家,国际称之为东曰本、西曰本和北曰本。其中西曰本由中华帝国扶植的大正国王实际控制,东曰本由能久国王主持,北曰本由炽仁国王统治。由于东曰本和北曰本还未加入国联,因此对于西曰本的裁军也就不做要求了。西曰本国拥兵50万,加上中华帝国的十万派遣军,是北曰本国和东曰本国的兵力总和,刚好维持中华帝国所乐见的三国鼎立局面。

美国在战败后为了寻求国际帮助也加入了国联,由于美军受中华帝国的压制,其要求撤销自卫队恢复军队的提议未能获得国联通过。不过墨西哥军维持80万常备军让美国非常的担忧,美国据此向国联请求扩充美国陆上自卫队兵力为20万。英法两国觉得很对不起美国,因此替美国求情,于是中华帝国既不同意也不反对,默许了美国陆上自卫队扩充至20万的事实。

当然,中华帝国这么做也是有深层次战略含义的。中华帝国在纽约和约中给美国和墨西哥制造了相当大的矛盾,随着中华帝[***]主力陆续从美国本土撤离,美国面临的威胁就剩下墨西哥还在虎视眈眈了。美墨冲突是早晚的事情,中华帝国对此非常有信心,因此为了加剧美墨矛盾,也为了同时遏制墨西哥的崛起和美国的复兴,中华帝国会时不时的给这两个国家上眼药水的。

在东欧和西亚地区,由于国际联盟针对苏俄,因此对于苏俄周边国家的军力裁减不作要求,例如波兰军队数量不降反增,各国向波兰提供武器弹药,给波兰撑腰,指使波兰军队入侵苏俄。而沙俄白军依然超过百万,苏军正面临生死关头。

各国陆军部队的大裁军协议达成后,由国联派专员监督和检查。专员由各国派人组成,因此各国政斧也都放心。

对于各国来说,陆上力量裁减了,基本上就放一大半心了。剩下的议题就是海军的裁减工作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