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二百一十二 让科举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

一千二百一十二 让科举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以说不是首阳山讲武堂出来的武学学生就基本上拿不到高分。

这不仅是在限制士人,也限制了未曾接受专业军事教育的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

但是,魏帝国的武举和文举一样,只是不限制出身,不是没有额外的限制条件。

文学和武学才是面对全民、没有什么多余限制条件的。

拿不到学籍本身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规章制度,无论文举还是武举。

尽管知道这对他们非常不利,但是在大环境下,只能三缄其口,虽然他们之中还有不少身居高位执掌权力的人在。

未来在什么地方?

遭受空前打击和迫害的士人们无力地凝视着灰败的天空,望穿秋水般渴望看到一丝阳光,却什么也看不到。

其实他们不知道,皇帝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不满意。

郭某人不满意,因为他不能一口气做到位。

后面,他会扩大首阳山讲武堂的办学规模,并增设地方武学,让武举考生也要拿到学籍,通过测试进入武学,经过学习之后,再去参加武举考试。

以魏军眼下的作战能力和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专业性的作战规划,一般不曾接受专业军事教育的民间所谓【壮士】根本不可能符合魏军的需求。

魏军需要的是越来越多拥有专业军事知识的参谋人才和指挥人才,而这些知识不经过专业讲武堂的学习,基本不可能掌握。

郭某人的规划是很好的,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

他把制度带到了宋朝的地步,甚至还要比宋朝更加完善,但是却无法把社会状态一口气带着跃进到宋朝的地步。

读不起书的人还是读不起书,来不了洛阳的人还是来不了,交通,资产,办学条件等等,限制着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求学上进之心。

他增加了人民的识字率,因为扫盲不是真正的办学,办学需要付出的远比扫盲要多得多,他扫的起盲,却办不起学。

他想让更多的人入学读书,更多的人参加文举考试,并且拿出了一整套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大办公学,什么时候开放印刷术等等。

武举考试他也想让更多人参加,但是魏军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很高,所以给考试设定的考核项目本身就极具专业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