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四百五十 生产力不提高,教育就是无根浮萍

一千四百五十 生产力不提高,教育就是无根浮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要求地方上建立地方武学,和中央武学——首阳山讲武堂建立联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学选拔生源的流程。

由于军官人数和行政官员人数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更新换代也没有那么快,武学的数量并不像文学那样需要那么多。

没粮食吃的话,命都没了,还要什么命运?

吃饭才是大家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生产力不提高,农业技术不提高到极限,教育就是无根浮萍,风一吹,就没了,勉强建立起来也无法存在。

目前来说,现在维持的这个局面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通过丰厚的粮食储蓄,用一顿免费午饭换取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退让,让更多的幼童入学读书。

眼下? 他要做的是促进教育的进一步下沉,进一步扩大受教育人群的基数,扩大学校的数量,只有这一切的条件都具备了,才有进行下一步的可能。

学校足够多,认字的人足够多,师资力量足够强悍,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以这样的基础对教育进行阶梯式的改革,一层一层往上,一层一层通过考试筛选出合格的人才。

想着一步到位搞出小学中学大学,搞义务教育,别说有没有那么多钱和那么多老师,人们能否适应这种模式也很难说。

农业时代,孩子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劳工,本质上和父母拥有的生产资料没什么区别,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多生孩子也就成为了客观需求,没有鼓励政策他们也要生。

小孩子长到十一二岁,乃至于八九岁的,就要开始下地干活给父母帮忙了。

哪怕不能学满五年,哪怕只是学个一两年,那也算是文化人,不是文盲了。

这样广设学校招募学生入学,号召大家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培养大家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的习俗,巩固科举考试的重要地位。

那么就算他死了,科举考试这个制度也无法动摇。

他在这十个县视察,观察正在建设之中的县学学堂,亲自要求县令提交本县内未入学适龄幼童的名单,划定标准让县令操劳去,办不到的,等着撤职。

除了监督这一类事情,郭鹏也在学部颁发了建立武学体系的一些想法和要求。

不帮忙的话,还真不一定养得起。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那时候又没有什么副食品,孩子长到青春期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下地干活的男主人也能吃。

一家几张大嘴顿顿都能吃三五碗粮食,眼瞅着粮食一天少过一天,不吃又饿,饿的心慌,吃了的话地里又打不了那么多粮食,所以小孩子必须要一起下地干活分担父母的生产压力。

让他们脱离生产去进行义务教育,然后回来张嘴吃饭,眼瞅着家里粮食一天少过一天,那父母真不一定答应。

甭管他们多想让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但是在此之前,总要有命才能有命运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