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拆迁工 > 第381章 蒙古和亲

第381章 蒙古和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全国众多的内外蒙古部落二百余个札萨克旗中,被指定实行备指额驸制度的有十三个旗,其中科尔沁部即占五旗,可见在这个制度下。科尔沁部是得天独厚,享有殊荣的。至道光年间,仅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就达到二千余人。

当然,科尔沁部仅仅是其中跟满清皇室关系最为密切的部落之一,其他蒙古部落同样跟清室关系密切。

两百年的联姻,淡化了蒙古上层王公的血统,使得蒙古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满清的治下,这也是为何满清的灭亡,极大的刺痛了蒙古的神经。再加上当初辛亥革命提出的“驱除鞋虏”的口号,最后被沙俄挑拨离间之下,最终导致了外蒙古的独立。

当然,外**立的事情田仁杰是不知道的,但是他却知道蒙古跟前朝皇室的关系,即使武力夺取之后,想要安抚这些号召力巨大的蒙古王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田仁杰是真正体会到唐绍仪的苦心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就是张云飞坐天下所依仗的臂膀。在很大程度上,唐绍仪认为困难的问题,那基本上就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了。

蒙古王公之所以非要和亲,并不是心血来潮。

纵观满蒙历史就可以知道,清朝自立国开始,直到满清灭亡,蒙古一直是其最大的拥护者,清末的增格林沁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可谓是满清的死忠。

之所以成为满清的死忠,是因为蒙古跟满清皇室世代联姻,延续了几百年。

旧旧年,努尔哈赤纳科尔沁部贝勒孔果尔之女为妃。自此,清皇室与科尔沁部的蒙古封建主开始了联姻。这种关系从清朝开国之前一直延续下来,双方互相嫁娶不断。

先是清朝皇帝娶科尔沁部的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妃。旧旧年莽古斯又将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此女后来就是孝端文皇后。到xち肪年,莽古思的儿子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也将女儿嫁给了皇太极。此女初封为永福宫庄妃,后来成为孝庄文皇后膨年,庄妃的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封为关睢宫客妃膨年。宰桑之孙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福临。姐姐被册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封为妃,即淑惠妃。

想到这里,田仁杰笑笑安慰道:“没事的!现存不是还在谈吗?”

接着想了一下,又道:“这事只要陛下点头,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不过,想要陛下点头,硬来是不行的,谁能硬过陛下啊,是不?”

唐绍仪点点头,问道:“那你的意思呢?有什么好办法?”

光清代蒙古族皇后就有六位。其中四位出自科尔沁部。

其次是清皇室的公主、格格下嫁科尔沁部蒙古王公。清代的皇后之女封固伦公主,嫔妃之女封和硕公主,由中宫抚养的宗室之女亦封和硕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称为格格,其中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为郡主,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为县主,贝勒之女亦称多罗格格为郡君,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为县君,镇国公和辅国公之女皆称格格为乡君。其他宗室女皆称宗女。

从崇德年间到嘉庆年间,六朝共有十二位公主嫁往科尔沁部。据有资料介绍说,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八位公主格格和宗室女下嫁到蒙古各部落,其中嫁往科尔沁部的即有二十四人,占了五分之一。

还有是通过“备指额驸”制度,来使清皇室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关系固定化。额驸是满语,即汉语的驸马,是对公主和格格丈夹的称呼。

固伦公主之夫称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之夫称为和硕额驸;格格之夫依洲逞规定在漠南蒙古的科尔沁、只林、嚎喇沁、奈曼只引汪特、敖汉等归顺较早的十三个札萨克旗内,于王公贵族的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的子孙中,挑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聪明俊秀者,将其衔名年龄注册登记后,于每年十月报送中央的理藩院备案。这些已上报姓名的蒙古青年,由其父兄于年节到京向皇帝请安时,各自带来,以备清皇室选为公主格格们的夫婿。通过这种备指额驸制度,使清皇室与蒙古王公“不断亲”巩固了特殊的姻戚关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