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山绝色 > 第五十六章 杨帆的足球队

第五十六章 杨帆的足球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帆出门到街上买回一筐皮球,这种皮球做工已经很精致,是以牛羊膀胱缝制而成,内充气体,只是体积比现代标准足球小很多,只有香瓜大小。

在杨帆那个年代,这种皮球都是小孩子玩耍的,不过为了今后的前程,杨帆还是耐着性子训练起来。

宋人蹴球,有两种玩法,一种玩法是“筑球”,是为对抗。球场中间会竖起一个大球门,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以彩带结网,只留出一个尺许见方的网眼,叫做“**眼”。比赛双方分别派出十二人(或十六人),分着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即裁判员。

一种是“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

显然,“白打”强调的是技巧性与观赏性,有点类似于现代的花样足球。

宋代的皮球比较小,蹴鞠比赛规则也跟后世的足球比赛差距甚大。

但杨帆不惧,他有信心。因为赵佶是一个喜欢寻求新奇事物的人,杨帆自信他把现代足球呈现给赵佶,一定会吸引住他的。

这是第一步,一旦成功吸引赵佶的注意,势必也会遭到来自赵佶身边的蹴鞠高手的排挤和挑战,搞不好当中就会有高俅出现。

水浒传中把高俅写得很傻很呆很二,但杨帆知道,历史上真正的高俅作为苏轼的小吏,类似秘书的职业,绝非等闲之辈。试问一个稳坐军事最高统帅太尉之位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的人,在官场上是个奇迹,这表明高俅深谙为官之道,是个厉害的角色。

杨帆在战略上藐视高俅,但在战术上必须重视高俅,否则必然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杨帆判断,想要胜过高俅,就必须在“白打”上面下功夫,好在杨帆平日里喜好踢足球,花样足球也有些底子,加上宋人的皮球又轻又小,控制起来反倒更加灵活和容易了。

杨帆将现代花样足球的技术融入宋代“白打”蹴鞠当中,姿势优美,动作灵活,长时间保持皮球不落地。

阿柔做好饭菜,过来叫杨帆用餐。

宋代蹴鞠是全国性运动,风靡朝野,城里乡间,男女老少都会玩耍,阿柔平日里也玩过,所以见杨帆高超的控球技术,顿时雀跃着,拍巴掌叫好。

因此,杨帆从一开始计划之中便把高俅的因素计算在内。

水浒传中把高俅的球技写的神乎其神,实际史书上记载,高俅的技术不算顶尖,比他厉害的比比皆是。

在杨帆的眼中,以高俅的球技,估计放在当下的中国队,那叫鹤立鸡群。但在宋朝,则轮不到他来当“蹴鞠第一人”。

按照宋史记载,北宋宰相丁谓、李邦彦,都是踢足球的高高手,技术在高俅之上。还有一个叫柳三复的秀才,球技更是高超,号称大宋的足球先生,十二世纪的马拉多纳。

距离赵佶问鼎九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杨帆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练成像柳三复那样的蹴鞠高手,只需要保证在赵佶面前超过高俅就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