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海上马车夫 >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55章 挖文官集团的墙角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55章 挖文官集团的墙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这一切对于邸浩楠来说,却是如同久旱逢甘霜一般。

因为,以邓浩楠为首的辽东都督府集团的崛起,不过都是一群军事上的武将,论打仗自然无可挑别,开疆拓土更是不在话下。可是随着辽东都督府治下的扩张,地域、人口等方方面面都在扩大,靠武官已经无法发挥其潜力,因此邓浩楠对文官的需求终于提上了日程。

针对邓浩楠进位辽国公,其帐下的文官集团的严重缺乏已经制约了辽东都督府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黄祖培和冯邵延开始向邸浩楠进言招纳文人。

当然,文人很多,邓浩楠不需要吟诗作对的那些文人,他要的是有治理地方事务的专才。

然而,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最严重的朝代,明朝皇帝朱元璋因为没啥文化,所以对于实行八股取士尤其重视,他认为只要使用八股取士,就能够达到上智下愚的效果。当然,明朝可以延续将近三百年,或许跟这个有关系七”

“信辽国公,得永生!”口不要嘘””

情报站每天花银子雇佣一大批的托,在城镇、农村进行宣传。将辽国公邓浩楠吹的神乎其神,帐下兵将如何如何的厉害,简直就是神兵天将一般。

这种宣传放到后事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连累邓浩楠装神弄鬼,名声扫地。但是在古代就不同了,别看这些宣传标语很迷信,但是人们还偏偏就信这个。

在明末的乱世年代,朝廷昏庸无能,民间贪官污吏当道,苦读十年寒窗的书生,根本没钱上下打点疏通,大多数都不得志。得知辽国公那浩楠的事迹后,听说逞东都督府广招贤士才德之人,于是纷纷前往辽东碰碰运气。

相比较文人,有把式武学基础和力气的武夫们却更加疯狂,因为邸浩楠的崛起,就是武夫当国的标志,乱世武夫出头的日子到了,于是各地武夫投奔辽东都督府者不计其数。

但邓浩楠知道,通过八股取士出来的文人当官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因为单靠四书五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科技在飞速进步,想要保住东方的霸权地位,就不能够靠他们。邓浩楠希望收些擅长六艺专才的文人,这样术业有专攻,才可以更好的发展。

当然,邓浩楠的这种想法仅仅适用于辽东都督府实控区内,因为那里是从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什么阻碍力量。就算有,也被辽东都督府摆平了。

但是一个,辽东都督府是无法满足的,邓浩楠需要的是控制整个大明帝国,这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毕竟跟整个大明的文官集团对抗时没好下场的,崇祯的灭亡就证实了这点。

“虽然八股取士调教出来的文官不懂什么地方政务,但是大人想要控制整个大明,没有他们显然不行!”

冯邵延说道:“如果只收会六艺的人才固然可以发展壮大辽东都督府,但是却跟大明正统文官集团形成了隔膜,将来大人入主中原时的阻力将是空前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谁当皇帝,谁把持朝政,哪个武夫文人当国,他们都不感兴趣,唯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谁给他们衣穿,谁给他们饭吃,谁给他们活路,谁给他们安稳的日子的人。

这一点,辽东都督府做到了。

因为辽东都督府治下从辽东到台湾府,虽然地弃不大,但是蜿蜒大明南北,得到实惠的老百姓们就是铁证,不需要宣传。

相比较大明国内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境地,老百姓们向往到辽东都督府治下生活。只不过,大明各省官员对于人口的控制及其严格,老百姓迁徙都必须有官府发放的路引才行,否则即使乞讨也不得离开州府管辖地。其他州府更是怕惹事上身

因此,能够真正迁往辽东都督府控制下的州府的老百姓,只有大明沿海各府县的老百姓,因为他们只需要抵达海边码头,便会有辽东都督府派出的船只前来接他们。而沿海州府的官员不敢得罪辽东都督府,因此对于人口的迁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沿海各府县的流民外迁,也减轻了各府县官员们的压力,他们也乐得清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